爱佑童乐园配备的专业医务社工,正在通过主题活动、医疗适应支持、个案工作等形式多样的手法,提供以儿童和家庭为中心的专业医务社工服务,让孩子们能够在住院期间实现全人的康复,而这,也是爱佑童乐园建立的初心。
她们经常出现在儿科的病房,白大褂上有各种颜色的图案和卡通形象,她们的服务对象是住院的孩子和家长,她们会设计100种小游戏帮助亲子解压,缓解住院治疗的心理负担,并以专业的嵌入医疗全流程的社工服务,陪伴家庭应对医疗过程每一步。
一次医疗适应主题活动上,来了一个即将要做手术的小男孩。这是他第一次住院,也是第一次面临手术,虽然家人一直鼓励他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,但顾玥还是感觉到了这个跟她一样内向的孩子眼里的忐忑和不安。
了解小男孩的情况后,南京市儿童医院的爱佑医务社工顾玥拿出了医疗适应相关的玩具,让他参与其中,并鼓励他描述治疗时的心情,似乎让他放松了不少。顾玥又用绘本阅读和场景模拟的形式,帮小男孩了解手术操作,连续几天的活动参与下来,小男孩明显跟顾玥熟络了起来,每次聊天的内容都会比前一天多一点。
手术前一天的主题活动上,顾玥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,为小男孩送上了特别准备的奖状和小礼物,希望他对即将来临的手术,不会有那么多恐惧。小男孩非常意外地笑着收下礼物,活动结束后还专门来感谢顾玥。
第二天的手术非常顺利,结束之后小男孩的妈妈就来爱佑童乐园找顾玥,“今天他特别配合,医生护士都在夸他~手术很快很顺利,昨天他还把奖状拍照发给奶奶了,跟家里人说自己一点也不害怕。”
爱佑在多年的工作中观察到,和孩子一样,很多家长也需要很多支持。去年夏天,武汉儿童医院爱佑童乐园刚刚复工。一个年轻的妈妈独自带着10个月大的孩子,办手续、检查、拿报告、治疗、买饭......看着所有的事都是一个人忙活的年轻妈妈,武汉儿童医院爱佑童乐园医务社工骥曦不进想要帮忙:“我帮你抱一会吧,你休息一阵。”趁着骥曦抱孩子的功夫,这位母亲去医生办公室拿了报告,还跟医生询问了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,回来之后看到自己的宝宝还在乖乖地跟骥曦玩玩具,“看来我离开一下也可以呐~太感谢你啦!”年轻母亲突然向自己致谢,骥曦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信任。
看到大多数孩子都是妈妈、奶奶或者姥姥陪着来童乐园,骥曦还鼓励让爸爸来陪孩子们玩,并且在活动中主动引导爸爸参与,设置更多能体现爸爸角色的环节。
“参加过一次活动后,一个从来没怎么让爸爸陪自己玩的小姑娘,连续让爸爸陪着来了好多次。”让爱佑童乐园的活动对亲子关系也带来一定的帮助,是骥曦最有成就感的地方,“陪孩子住院的这段时光,也是家长最需要支持的时候。”
从日常的工作中不难看出,爱佑医务社工面对不同对象时必须充当不同角色,正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继同教授说的那样,“医务社工是医师的助手,护士的伙伴,患者与家属的朋友,家庭的保护人,社区的组织者,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