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低利率与高波动的复杂金融环境中,理财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历史低位,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加速转向金融资产,这一趋势为理财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面对新环境,理财公司纷纷寻求突破产品同质化瓶颈的策略,以适应投资者需求的变化。
低利率环境中,投资者需求呈现“总体稳健”与“局部进取”并存的特征。截至2024年年末,风险偏好为一级(保守型)和二级(稳健型)的投资者占比约为53%,较2023年年末提升超过1个百分点,较2019年年末提升约15个百分点。同时,风险偏好为五级(进取型)的投资者占比反而小幅上升至5%以上。这一分化直接映射到理财产品结构上,现金管理及固定收益产品占比继续提高,同时高风险产品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。
为了应对这一变化,理财公司正从资产端、产品端、渠道端协同发力。在资产端,理财公司积极转向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模式,主动把握权益、REITs、大宗商品等市场投资机会。例如,中银理财在将包括中证A500在内的主要指数作为权益资产配置核心的基础上,择时加大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参与力度,做好主动管理基金和股票专户投资,并扩展至CLN、黄金等多种资产。
在产品端,理财公司积极开发个人养老金、县域等相关主题产品,与多资产多策略的资产配置模式相适应。例如,中银理财推出了“固收+”全球多资产理财产品系列,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。
在渠道端,理财公司坚持金融惠民导向,推出面向县域(及以下)网点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,构建高效立体化销售体系。例如,交银理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,去年年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9316.34亿元,占比57.58%,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,开放、多元的全渠道体系。
低利率时代并不意味着利率只降不升,在海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交织背景下,“低利率”与“高波动”特性可能共存。因此,理财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调整投资策略,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。同时,理财公司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,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变化和投资风险,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。